二十一世紀十年代即將畫上句號了,結束這一年的就是即將到來的冬至節了。俗話說“陰極之至,陽氣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長之至,故曰冬至”。說到冬至大家的反應一定是羊肉湯了,那么除了羊肉湯還有什么傳統行為呢?
關于冬至
冬至,又稱“冬節”、“長至節”、“亞歲”等,冬藏之氣至此而極,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。這一天,黑夜長過白天,陽氣始至,素有"冬至大如年"的說法,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。
— 冬至祭天 —
冬至大如年,其實,冬至過節源于漢代。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,是上天賜予的福氣。因此,漢朝以冬至為“冬節”,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“賀冬”,安身靜體,例行放假。
唐、宋時期,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。這天,要舉行祭天大典,禳災祈福。
— 北吃餃子南吃湯圓 —
冬至之前,陰氣盛,夜漸長;冬至之后,陽氣生,晝漸長,因此,冬至是一個陰陽交替的轉折點。
冬至這天,北吃餃子南吃湯圓,是我國的傳統習俗。
月牙狀的餃子皮象征著陰,圓滾滾的餃子餡象征著陽,餃子的十二道褶象征著一年十二月。在冬至這個一年之中陰陽交泰的日子吃餃子,寓意一家人和睦美滿。此外,相傳這一習俗也是為了紀念“醫圣”張仲景“祛寒嬌耳湯”之恩。
而在南方,“家家搗米做湯圓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湯圓也稱湯團,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,“圓”意味著“團圓”“圓滿”,所以,冬至吃湯圓又叫“冬至團”。
每逢冬至日,南方各家各戶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嘗新釀的甜白酒、花糕和糯米粉圓子,然后用肉塊壘于盤中祭祖。
— 消寒會 —
冬至,意味著進入了“數九寒天”。所謂“數九”,是指從“冬至”當天算起,九天為一個單位,謂之“九”,過了九個“九”,剛好八十一天,即為“出九”。從“一九”數到“九九”,冬寒就變成春暖了。
為了消除從冬至到立春這一段漫長日子的寂寞和寒冷,人們發明了“數九”的消遣方法。從明代就開始,民間便有畫“九九消寒圖”的風俗,也稱“九九圖”。人們一天畫一筆數過這八十一天,表達一種迎春的殷殷心意。
《天寶遺事》載,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,則掃雪通路,延請賓客到居處宴飲,稱之為暖寒會。后來,在冬至時,人們常常招集朋友,輪番聚飲,稱為消寒會。
— 獻襪履 —
漢時過冬至,還有贈送鞋襪之俗。在這一天,女性會向家中的長輩贈送自己親手做的鞋襪,以踐節日之義,寓意“陽生于下,日永于天,長履景福,至于億年。”同時,也表示一年的女工由此起始。三國時魏國曹植在《冬至獻襪履表》中言:“亞歲迎祥,履長納慶。”后唐《中華古今注》稱:“漢有繡鴛鴦履,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。”因此,在過去,冬至也稱為履長節。
值此2019歲末,冬至之日,成都凱投置業祝愿所有客戶、員工冬至節快樂,新的一年迎接更多的好福氣!